自然环境
菲律宾共和国(TheRepublicofthePhilippines),简称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由7,个岛屿所组成,有名称者仅有2,余个,散处于北纬5度至20度,东经度至度之间,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1,公里,陆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海岸总长1万7,公里,自然港口61处。吕宋岛(Luzon)为最大岛(首都马尼拉即位于此岛上),位于菲律宾北部其次为棉兰老(Mindanao)、萨马(Samar)、黑人岛(Negros)、民多罗(Mindoro)、雷伊泰(Leyte)等。
菲律宾群岛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每年仅有干湿二季之分,自12月至翌年5月中旬为干季,6月至11月为雨季。东部因东北风的影响,气候与西部略异,干季的雨量也不少,年雨量2,mm~3,mm。首都马尼拉6月至11月雨量较多,12月至翌年5月为干季。最高平均气温5月摄氏32度左右,最低1月摄氏25度左右。南部棉兰老一带,因邻近赤道,雨量比较均匀。菲律宾位于台风路径上,5月至12月为台风季节,北部首当其冲,每每造成严重灾害,南部棉兰老台风较少。
菲律宾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和玉米。椰子、甘蔗、马尼拉麻和烟草是菲律宾的四大经济作物。值得菲律宾人引以自豪的当属水果生产。菲律宾盛产椰子、香蕉、芒果、菠萝,其中椰子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六成以上。菲律宾的工业以农、林产品加工为主。另有一些纺织、水泥、汽车装配等工业。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余种。铜蕴藏量约37.16亿吨,金1.36亿吨,镍1.27亿吨。并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预计有20.9亿桶原油标准能源。此外,棉兰老岛发现了铀矿,年以来在巴拉湾岛西北部海域发现石油,储藏量为3.5亿桶。森林资源丰富,有红木、樟木等名贵木材,面积万公顷,覆盖率约40%。水产资源丰富,鱼类品种达2多种,金枪鱼资源居世界前列。
人文环境
菲律宾首府(NationalCapitalRegion)为大马尼拉都会区(MetroManila),包括马尼拉市(Manila)、奎松市(Quezon)、马卡迪市(Makati)、巴赛市(Pasay)、加洛干市(Kalookan)、巴石市(Pasig)、巴拉那戈(Paranaque)及曼达鲁永市(Mandaluyong)等13个市及4个镇;其他主要城市有宿雾(Cebu)、达沃(Davao)、怡朗(Iloilo)、碧瑶(Baguio)及三宝颜(Zamboanga)等。人口在年达到1亿人,年増率约1.04%,由于人口成长就业压力日增,已严重影响经济成长。菲律宾是由许多不同民族、文化所组成的,故有多元性的语言、宗教、文化存在。
菲律宾有90多个民族。主要民族有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克人、比科尔人、卡加延人等,共占全国人口的85%以上。少数民族有华人、印度尼西亚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还有为数不多的土著民族。居民约85%信奉天主教,5%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独立教和基督教新教,土著居民多信奉原始宗教,华人多信奉佛教。菲律宾群岛上的阿埃塔人的祖先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其次是约在公元前0年至公元前年自亚洲大陆由水路迁到菲律宾的原始马来人,他们带来了新石器文化。
新马来人从公元前年到公元16世纪分批迁入菲律宾,他们带来了金属工具和拼音字母,是后来比萨扬人、他加禄人、伊洛克人的祖先。总之,从史前时期的矮种人、马来人的混合中逐渐形成了今天菲律宾的众多民族。在这些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后来又移入了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亚洲人,此后又和欧洲白种人相互通婚,吸收了其他民族以及人种的成分。平原地区各民族人数最多,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占主导地位,最早受到基督教及其文化的影响。西方文献称他们为“基督民族”其数量上占全国的90%,所在地区是菲律宾群岛最富裕的地区。正因为如此,平原民族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也高,因而大民族多。而山区的民族由于条件艰苦,虽然出生率也高,但自然增长率却不高,因而都是小民族。比萨扬人或译米沙鄢人,是菲律宾最大的民族。约有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2%,主要分布在萨马岛、保各岛、宿务岛、内格罗斯岛和帕奈岛。另外,比萨扬人还从这些原住岛向附近岛屿移民,移民较多的是棉兰老岛、巴拉望岛和苏禄群岛。比萨扬人的语言分为许多方言,各方言差别极大,几乎是不同的语言。而且讲不同方言的居民,在民族学上也有某些差别。在米沙鄢群岛上居住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这里每平方公里平均多人。宿务是比萨扬人分布区内最大的城市,是菲律宾的第二大城市,还是米沙鄢群岛的文化中心。这里有省级最高学府、国家图书馆分馆、气象站等。比萨扬人所经营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椰子、烟草等。竹编、草编是比萨扬人传统的手工业。各种规格的菲律宾席子驰名世界。比萨扬人信仰天主教,但仍保留万物有灵信仰的残余影响。设家庭祭坛,供奉祖先。
他加禄人他加禄是菲律宾第二大民族,人口万,主要分布在吕宋岛中、南部地区。他加禄人是菲律宾各民族中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民族。菲律宾政府把他加禄语定为国语。大部分他加禄人生活在农村,从事农耕活动。农具主要是铁铧木犁和耙。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得也相当多。另外,还广为栽种香蕉、椰子树、芒果树、咖啡树以及各种蔬菜。还栽种马尼拉麻、甘蔗、烟草等。他加禄人信仰天主教,因此比较隆重的节日都与天主教有关。伊洛克人伊洛克是菲律宾第三大民族,人口有万。伊洛克人原居住在吕宋岛西北部地区,后逐渐移向卡加延河谷地,以及棉兰老岛等其他岛屿。伊洛克人主要经营水稻,他们是种植能手。除了一般品种的水稻外,还培育出了香稻和粘稻。伊洛克人还是菲律宾群岛上第一个引种棉花的民族。伊洛克人广泛信仰天主教中菲律宾独有的教派一一阿格拜教。亦称菲律宾独立教。年,菲律宾天主教徒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创立此教派,因主张民族独立,被称为“菲律宾独立教”。吕宋岛地区民族吕宋岛地区住着许多小民族。他们人口不多,各自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在文化习俗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在这些民族中经济最发达、外界了解最多的是伊富高人,分布在北吕宋岛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脉东坡。其次坎卡奈人有19万,分布在伊富高人住区以北;卡林阿人有近10万,分布在卡林阿~阿巴尧省;邦都人有8万,分布在吕宋岛西北部山区;延吉安人有6万多,分布在吕宋岛的西北部;伊巴坦人有两万,生活在吕宋岛与我国台湾省之间的巴坦群岛的巴布延群岛上。
棉兰老岛山区民族棉兰老岛山区民族有:苏巴农人、马诺博人、比兰人、塔尤考洛人、曼达亚人等。这些民族绝大多数从事原始的农业。主要农作物是早稻。此外,还种植番薯、番匣、匣子等蔬菜。经济作物有烟草、棕榈树、蕉麻。棉兰老岛山区族与吕宋岛山区民族一样,未曾遭到西班牙的有效统治,因而保留了他们的传统文化。这些民族绝大多数是万物有灵的信奉者。摩洛人菲律宾的摩洛人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集团,包括许多民族。“摩洛”为西班牙所取,意为信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摩洛人分布在棉兰老岛西部和西南部。到年,摩洛人总数为万多人。
华人在菲律宾群岛各个岛屿,非南岛语系的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华人,有万。现今的华人自7世纪开始移居菲律宾,主要来自中国的福建、广东两省。华人中绝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华裔,分布在各个岛屿的商业中心,多数集中在马尼拉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华菲混血后裔。他们多数是商人、手工业工人、小业主,有大实业家。在大城市,华人经营的餐馆极受欢迎,生意兴隆。华人保留了本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庆祝自己的传统节日,出版华文报纸,办华文学校,喜爱华语电影和戏剧。年的《菲律宾共和国宪法》承认华人的现有菲律宾国籍。如今华人与土生菲人和睦相处,大大促进了菲律宾经济的发展。其他小民族在吕宋岛平原地区,还居住有一些较小民族,人数30万到万不等。吕宋岛平原地区的小民族与邻近较大的民族在语言、文化方面接近,经济联系密切。他们都从事农业。
赞赏
长按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gs/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