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pf.39.net/bdfyy/xwdt/年五舅Jorge主办“郭”家大聚会的logo,“CUI”闽南语“郭”的发音
老安(Laoang),菲律宾三描省(NorthernSamar)的一个小岛,家母的出生地。幼时,常听她老唠叨着这个地名还有她再未谋面的爸爸妈妈。那时的老安,对小卜来说,是个远在天边遥不可及的神秘的地方,一个可能永远也去不了的只能存在于梦想中的“圣地”。
年我外婆抱着刚刚出生不久的家母
自小学2、3年级后,拼音字母已写得很溜的小卜同学被父母委以重任,家里所有发往菲律宾信件的信封都要求我来写(哈哈,又见爸妈“折磨”我)。那时的我,就知道国外收、寄地址是与国内颠倒的,且地名排序也不同,先小后大(如村、镇、县、省)。家母老家Laoang(老安)这小岛和它所属的NorthernSamar(三描省)不知有“画”过多少遍,菲律宾老家人也见惯了小卜那稚嫩的笔迹。因为常写老安地址,她也从那“遥远”的“圣地”不觉中回归“凡尘”,在纸面上(信封上)跃跃欲生,亲切而不神秘了。
那时,在那个大家都清贫的年代尤其是大山边的卫闽,“华侨”之家即意味着他家有“外援”;同样的家庭结构,日子肯定比别家过的更宽裕,我家即如此。不时的海外寄件,还有从龙海角美的二舅建通那转寄来的邮电所汇款让林场人羡慕不已。但老安的地理位置和岛上居民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她的子民必定命运多舛。老安岛的南面太平洋,每有直接横扫的台风掠过,等着她的结局必是“满目疮痍”。此外,岛上习惯用椰树建造的房屋,稍有不慎就会被大火烧的一无所剩。记忆中,在卫闽时至少收悉两次以上老安老家房屋被烧、船队被吹,最残的一次,房屋被烧时除了所有人跑出来外,家里的钱财一无所剩。多年后,舅舅Jorge到访中国三位姐姐家,看到众多早年外公寄回的老照片,背面还有他老人家的墨宝,恳请三位姐姐把照片回赠予他,他如愿了。年中,舅舅Jorge出资在马尼拉举办了场我这辈的cousins(表兄弟姐妹们)的大聚会,目的是让我们这辈人多亲近亲近别疏远了,活动环节中有个老照片回放,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他从大陆三位姐姐家收集的,而原在菲的老照片已被数次的大火消灭殆尽。
外公外婆和我的唐舅
年代末,大约78、79年的样子,是小卜同学“离”老安最近的一次。永不会被打倒的外公再起后,在成功完成二舅建通经香港转道回菲律宾不久,就开始着手把剩余的家母三姐妹一家家迁移至菲律宾老安。家母为老大,自然就从我家开始。当时父母是怎么申报、填表、盖章等等,现已毫无印象;但记得,出国所填的表必须有照片,可归属于洪墩公社的卫闽大队是没有照相馆的,家父请人帮忙再加上自己骑自行车载着家母和我三兄妹到卫闽谢坊村照填表需要的照片。可惜,作为菲律宾NorthernSamar省“龙、澄、同”(龙溪、海澄、同安)“侨领”的外公,乐善好施的他老一向尽量把有利润的生意留给自己熟知的人去做,遇人不淑的他再次吃亏,被委托去办我家移民的律师卷款跑了。前次,他老人家在给运送椰子的船队投保时,为照顾朋友保险公司的生意而把保单给他,可一场台风摧毁了船队后朋友保险公司根本无力按保额赔偿,也损失一大笔。
龙、澄、同的地理位置,外公是这三地在Samar的侨领
年代初,又略有起色的外公准备重启家母三姐妹的移民菲律宾事宜,可三月初突发疾病溘然去世,移民老安也就嘎然而止。在那个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接到外公去世的消息时,已是迟滞了些许日子,家母的难过甚于早年她养母的离世。养母的过世,那感觉是成了没人关爱的“浮萍”;而外公的走,打碎的是“漂”在中国尚存的梦想:再看看爸爸、在爸爸面前撒撒娇、孝敬孝敬爸爸……可以想见,年的一别,活生生的32年隔绝未再见爸爸更别说享受什么父爱了,那种痛没经历过是无法说“感同身受”的。家父儿时与家母有相似的经历,故我三兄妹自小他俩给我们的爱真的跟别家的父母给不一样,除了“深入骨髓、以命相护”外似乎还有种“报复性”的补偿,似乎要把他们儿时没享受到的父母的爱加倍地补偿给我三。
年代初,各家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生活也基本稳定固化,再移民已不现实且没意义。在外婆的主持下,舅舅们具体地操办了家母三姐妹每家各一名额免费去趟老安游玩。三明小阿姨因为不会坐车故由表妹妙卿做代表,时隔四十年余,家母和石码大阿姨终于再回了魂牵梦萦的老安,虽然不是移民回来,外婆也算替外公圆了让孩子们“回家”的愿望。在老安,她们拜祭了外公墓,自己亲口给外公说“我们回来了”,我想外公此时可以无憾于九泉。此外,在“守岛”三舅、四舅”引领下拜访了岛上的亲朋好友,享尽了菲律宾特色的各种美食,医院妇产科“参观”了她们40岁年前出生时留下的“脚印”……几年后的年代中,家母又带着家父再访老安,这是家母此生最大的心愿。家父因为家母的菲律宾归侨身份,有“里通外国”的嫌疑加上他不愿抛妻弃子而被南平部队开除军籍、免去干部待遇发配到卫闽林场当工人。这有情有义的“女婿”到来,受到了老安亲人们贵宾般的接待,以致于回来后老爸直呼老安为“天堂啊”。也许,这就是苍天给有情(义)人的最好回馈。
家母、石码大阿姨、妙卿(小阿姨代表)祭拜老安外公墓
外婆在老安岛接见她的好女婿我父亲,四姨作陪
年5月,外婆走完了她的一生到天堂会外公去了。收悉后老卜教授陪爸妈赶往老安送她一程。去时,先由厦门飞马尼拉在五舅Jorge家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五舅带着我们转乘菲航的小飞机飞往老安最近的一个机场。第一次坐小飞机还是挺新鲜的:两个大吊扇的扇子似的螺旋桨、短矮的登机梯,机上过道两边各两个座椅,向后望去如同加长的豪华的班车,坐不到50位乘客。因为机小,起飞和降落时如战斗机一般大倾斜拐大弯,抵达前简直就是贴着湛蓝的大海飞着,太刺激了。
下机后,五舅朋友已在外等着。出发后,沿着类似邵武段的国道的菲律宾国道向老安进发。他们的国道较中国的国道稍窄,可能是年份更久的缘故,路面的水泥已有点发黑,路中间也没有中国国道的隔离线。沿途,邵武的国道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松树,他们是一望无际的椰树。中午,到一椰子油加工厂打尖,厂老板是五舅的客户也是好朋友。五舅大学时学的是机械工程,锅炉是他专长,他也因此走上了锅炉制造和销售的人生,而没有和别的舅舅“挤”在一起继承外公的“椰子干”生意,也就这点,二舅建通在世时,最佩服的就是我五舅了。午餐时,虽是路过的便饭,但因为我们是来自遥远中国的稀客,便饭也变成大餐。只记得满满丰盛的一大桌,吃了什么还真不记得了。但椰子油厂老板对五舅的崇拜、尊敬、认可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眼里,五舅是通晓锅炉专家而不仅仅是卖锅炉的商人,也是从他那知道五舅有多??,基本包揽了台湾和菲律宾的某几种型号锅炉的生意。
五舅Jorge,郭氏家族中“教父”级的人物
午餐后继续前行,老安越来越近了,不用摸都可以感到自己的心因为紧张、兴奋、期待而嘭嘭跳着,如第一次到北京快见到天安门时!到了?!别急,还没,但她已在眼前。下午2时许,老卜已站在老安岛的对岸准备登船,看着近在咫尺的老安,这个曾经的梦中“圣地”、接着“纸上”老家(信封)终于成了眼中的实物,因为她的真实让我感动到似乎不可信的境地。
登岛“回家”后先拜祭外婆。在家里二楼一隅安放着水晶棺,外婆如睡着似的安详地躺在那里,面部微涂了胭脂水粉、口唇稍描了淡淡的口红、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身着一浅绿色套裙……一切如她生前一样讲究、贵气甚至霸气!看到平静如此的外婆,让我们的悲伤度减轻了少许,跟着四姨Miguela学依样以天主教教徒的方式拜祭外婆,家母虽难过,反过来安抚以外婆为生更难过的四姨。除了悲伤外,老卜教授也感慨:且不说十几年前的年即使是现今,别的地方不好说,至少邵武对逝者的“修饰”与菲律宾比差多了。治丧期间,大部分时间陪着二舅建通和四姨Miguela接待来吊唁的客人,偶也随五舅Jorge老安岛上“采风”。
菲式碰额礼:小辈初见长辈时,用双手托起长辈的手腕,以手背轻碰自己的额头。
老安岛,不过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岛小但五脏俱全,医院、教堂、学校等等配套设施一个不缺。五舅Jorge请来两位我不知道怎么称呼的亲戚,骑着摩托车载着我俩巡游老安全岛。最南边老安岛的“天涯海角”直面太平洋,水的蓝、洋的阔让人震撼,视野的尽头天和洋“融合”了。此外,五舅Jorge还带我巡视了外公留下去“遗产”,硕大的仓库、宽阔的晒椰坪,这些土地和建筑是郭家的永久资产,这也是外公及其后二舅三舅们做“椰子生意”的根基。舅舅们不仅收购岛上的椰子,还有附近及Samar省内各地用船运来的椰子。五舅Jorge不无遗憾地说,原来我们家也有船队,可惜被台风给毁了,因从保险公司那没赔到多少,故再没组建自己的船队。
四面环海的老安,注定了它不缺海鲜,对爱吃会做的老卜教授也就太喜人了。因为岛小的缘故,如国人说的街小,街头人打个喷嚏街尾人都听得一清二楚,老安亦如此。岛上人知道CUI(郭)家在“办大事”,有朋自远方来,肯定需要各种“好料”。内敛含蓄的菲律宾人是不吆喝的,直接挑着各类“鲜货”静静地在外婆楼前等着客人来购。不会老安语的老卜教授好奇地跟着Jorge舅舅买海鲜,货的“鲜”不用考虑,他们没有一个是人工养殖的,全是海里、洋里的天然货,但我关心的是价格!现仍记得:一网袋的海螺(近10公斤)换算后约20多元RMB即可,一只2公斤多的龙虾元RMB搞定,一条3-4公斤重的青斑鱼元RMB生怕你不要,最爱吃的螃蟹,盖子要小盆口大,一公斤合RMB不到50元……海鲜吃到因太凉而流涎,这时还真想念邵武的炒螺丝、干煸泥鳅等咸辣菜,此真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右一:六舅扶柳,Laoang(老安)村长;正对面:四舅扶楠;他们都是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
送完外婆,乘船离开时回望老安,因为与之“心近”了,让儿时的“遥远”已消失殆尽;虽然到访老安的夙愿已了,但心中又燃起一巨大的奢望,期待着等我退休后,有时间一定要慢慢重走外公早年的“闯南洋”之路,为他还有和他一样的“南洋人”写一本书,一本有关“华侨华人”的善、施、爱,他们的家、国情怀。很喜欢许春弟推荐的此届的茅盾文学奖作品,《敦煌本纪》有敦煌、《北上》有运河、《主角》有秦腔、《应物兄》有儒家、《朱雀》有秦淮,都是一个好故事依托于某个历史或文化为根基而展开,而故事的演绎又让历史或文化大放异彩。业余弄文(更多是记录自己的一个个的工作和生活足迹)的老卜教授肯定达不到他们的水准,有句话说的好,“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去挑战别人的吃饭的本事”,但我想老卜教授的“老安”(未必是这个书名)故事一定会有自己别致的“华侨”特色,因为她会承载了老卜自幼烙下的“华侨情结”、“嘉庚精神”,好与不好都是自己心路的印记,故而珍惜。
老安,再见!但愿“再见”时,她已是“华侨”故事中的一部分。
年郭家(CUI)cousins大聚会
-12-19完稿于龙海开会回泰宁的D动车上
卜劳恩二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dl/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