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年中国澳门的一家神秘公司购入了一艘尚未建完的巨舰,拖回国以后,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了续建,成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在购买瓦良格号的过程中,外界完全看不到任何以国家名义主导的行为,幕后操作是一大批私营企业,这些购买瓦良格号并将其演变为辽宁号航母,以及配合运作的企业,为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谁也不知道,初期,这竟然是军方的无奈之举,而后,购买了之后的先斩后奏,才有了国家力量的介入,最终这艘航母顺利来到中国......
1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工程中断。年,瓦良格号从俄海军编制退出,送交乌克兰。
年,中国购买瓦良格号,于年3月抵达大连港。年4月26日,交付大连造船厂,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
年9月更名为辽宁号,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为中国第一艘现代航母,并于年11月首降成功。
2
海军一直以来的航母梦,很长时间里都得不到高层支持。
从年刘华清组织首次专题论证开始,对航母项目的推动与争论就从未停止。年代,航母工程再度被提上日程,却最终于年代被否决。即使在意外收获瓦良格号后,摇摆仍在继续。
实现航母构想的机会出现在年,刘华清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这一次,他采取了不同以往的办法。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
这中间他干了些什么呢?
除了大力推进海军体制编制、军事训练、战场建设、后勤保障、装备发展、人才培养的改革外,还搞了海军旗、海军节、海军军歌、军服,宣传海洋观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那时候他写文章也很多,这之前、之后都没人写那么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到处发表,按现在来说,就是做舆论准备了。
刘华清为官很低调,不愿意宣传自己,但这时候为了宣传和建设海军,他打了个伏笔:他表示,“年,他正式提出了海军战略,把‘近岸防御’改成了‘近海防御’,这是中国近代海军自年以来海洋防务观念的里程碑,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军种战略。一字之差,就引起了整个海军思想观念、装备建设、战场建设、人才储备的一系列变化。”
与此同时,三次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陆续举行,航母被反复提及,刘华清的态度不断明朗:
年第一次会议时,他表态“现在国力还不行,要等一段时间”;
年第二次会议后不久,已担任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的郑明向刘司令汇报海军装备发展15年设想,提到要启动航母论证,刘华清说,“航母总是要造的,到年航母总要考虑,发展航母,可以先不提上型号,而先搞预研”;
到了年1月,第三次会议上,刘华清明确表示,“现在,各国都在注意发展航空母舰,我们搞难处多一些,财力、技术都有一定困难,但从长远考虑,还是需要的。十年内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我要求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然而,年3月,总参谋部牵头,高层开了关于八五规划的汇报会,在着重调整军队规模的背景下,定下的发展优先顺序是陆军、空军、二炮、海军,海军排末尾,航母更没得到重视、核潜艇维持原状。
当时媒体报道了一条消息:中央一位领导在与外宾讲到中国海军建设时坦言:中国不对外侵略,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
此前,在召开海军战略研讨会后,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已搞过两次航母论证,向总部以上汇报过发展构想,如今看,当时有些高层人士的认识却与之相差甚远。
那段时期,吸取了马岛海战的经验,由七院在青岛召开了航母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在航母的重要性、中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尽早发展航母的可能性、研制指导思想、设想的航母战术技术状态以及论证开路、预研先行等6个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许多观点、见解上的冲突。
相关人士表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上世纪80年代,经费成为航母反对者的重要理由之一。
年中国军费总投入才亿元,还不够买一艘美国大型核动力航母。鉴于这些不同看法,刘华清与原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沟通,两人在发展航母的迫切性上非常一致。很快,萧劲光接受刘华清的建议,写成《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海军》一文,发表在《海军杂志》上,强调航母必不可少;刘华清则决定再向上做一次汇报。
刘华清代表海军的这次亲自汇报,据说并没有得到正式批示与答复,但在军方上层、特别是总参谋部、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等领导机关里引起了反响和白癜风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zz/1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