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项资助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17.html陷入困境的孟晚舟,她的回国之路又坎坷了几分。即便如此,华为没有放弃她,中国人民没有放弃她,中国更没有放弃她。
这对于孟晚舟来说,可能这是她步入成功之路的一次最深刻的历练。
她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来的从容不迫和临危不惧,让世界对这个中国女强人刮目相看。
关于孟晚舟,网络上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今天我想提一个人,他的回国之路不能用坎坷来形容,简直可以说是磨难和惨痛。
一、钱学森为了回国有多难
年开国大典召开之后,中国人迎来了新中国第一个中秋佳节,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夫妇和许多中国留学生一起度过这个传统佳节。这一次他们十分欣喜,在一起述说着思乡的情怀,憧憬着新中国的明天。
这一晚,钱学森激动得睡不着,他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他要回归祖国。
年8月,钱学森会见了管理他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向他说明自己想要回归祖国的决定。金布尔当时大为震惊,这个一年的收入高达20万美元以上的科学家居然想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更何况,钱老在二战之中大大促进了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的发展,美国军方赞其为战争胜利做出”无法估价的贡献“。
金布尔在钱学森离开办公室后立刻打电话给美国移民局,并声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我宁可将他枪B,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为了阻止钱学森离开,美国想了很多办法。逮捕、软禁以及无数的听证会,最终美国给了钱老一个这样的奇葩判决:
一是将钱学森驱逐出美国;二是由于钱学森涉密太多,建议将他留在美国。
吃咸鱼蘸酱油,简直是多此一举!
面对美国折磨和封堵,钱学森感觉回国之路已经被美国堵死。为了早日回国,钱学森一直想办法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
某一天下午,钱学森两口子在咖啡店品尝咖啡,期间他一直找机会摆脱尾随的两名美国特工。借上厕所的机会,他在卫生间翻出了别人扔掉的卷烟纸,在纸上写上了求救信,夹在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后辗转带给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
钱学森当时可能不知道,他在美国受到迫害和诬陷的消息使新中国震惊了,国内科学界的人士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这其中,最关心他的人就是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收到钱学森的来信后,在我国周密安排下,一场营救钱学森的计划开始了。
年6月5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第五次大使级会谈中,我国与美国就两国侨民回国问题进行商议,美国向中国提交一份名单,希望我国能释放他们回国。我国也借机向美国提供了名单,其中就包括钱学森。
中国先后主动释放了4名被扣押美国飞行员来表示诚意,但美国吃相太难看,依旧不放人。最后我国政府痛下决心,与美国多次协商,再次释放了8名美国飞行员,才将钱学森艰难地接回国内。
即便是钱学森在离开美国本土的最后路途中,美国人依然想在迷影重重中对他伺机下手,并在日本、菲律宾等沿途港口中安排了众多特工全程秘密监视,等待时机。
钱学森夫人蒋英曾在采访中回忆说:
“美国人用心特别险恶,每次船靠岸,都有人来催我们下船,到了日本,船员要求我们去日本看看,说日本东西便宜,要是我们下了船,出了事,美国人就完全不用负责任了。”
一路上,意外频发。幸亏钱学森提前收到父亲钱均夫给他发的电报:知你回国,甚慰,望小心,务必保重,沿途勿登岸,将托人在边境车站接你。
在一路回国的港口中,钱学森和家人始终没有离开船半步,每次靠岸,他们都会呆在船上人多的地方。
年10月8日,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钱学森终于踏出了船舱,踏上了祖国的疆土。
二、钱学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仅仅认为钱学森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的科学家,那你可就错了。
25岁同四位好友创立加州理工大学的“火箭俱乐部”,而这个俱乐部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NASA旗下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
34岁时,设计了二战时英国人闻之色变的德国V1和V2火箭。35岁成为美国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当时,大多数教授都要从事20年以上的教学、咨询和管理工作才能获得这样一个教职。
钱老的成就,可想而知。
“学霸”这个词放在年轻时的钱学森身上都不是很恰当,似乎“学神”才当之无愧。
据说,钱学森在上海国立交通大学上学时,上课只坐最后一排,从来不听老师说什么。
就是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绞尽脑汁都及格不了的时候,钱学森却没事考个90分刺激刺激大家。
年,借着公费留学的浪潮,钱学森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也没闲着,一边埋头抱书苦读,一边三折腾两折腾,折腾出一个“火箭小组”。
年的那个年代,火箭这种在人类幻想世界中的东西,硬生生被他们折腾了起来。经过了一年多的大大小小的试验和爆炸小事故,他们这个小组,终于把火箭引擎搞了起来。
一个中国留学生,获得美国“国家安全认可证”,获准参加海陆空三军、国防部、科学研究发展局等一切核心军事机密工作。
这种人才,美国要是多放几个,那全世界的科技水平都能上好几个台阶。
钱学森回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我国火箭和空间事业的规划和组建工作。
我们中国今天在空气动力、火箭发动机、制导控制、总体结构、材料工艺、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系统工程等领域上的成就,钱老功不可没,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再说个振奋人心的,阅兵时导弹和“东风快递”,它们的前身就是钱学森组织研究开发的。
再再说个更牛的,现在的我们能拿手机上网,出门能用手机导航,靠的就是卫星和地面信号之间的传输。
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研制和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而这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力学所所长钱学森、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等的卫星研究工作。
看看钱老一生都有哪些头衔:
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他的种种头衔,象征着钱学森对中国的热爱,正是有了钱老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三、今日之中国,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中国人
讲一个故事。
71年前,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我们的飞机不够,只有17架。
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参加阅兵的17架飞机中有4架飞机是挂弹飞行,这在各国的阅兵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而这都是为了防范国民党的空袭破坏,年9月,中国南方仍有不少地区尚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经常袭扰北方解放区,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在这种情况下,参与阅兵的飞机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袭击。
71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是山河无恙、国富兵强,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此时此刻,我们足以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
这次疫情席卷全球和美国黑人抗议,让很多人都看明白了,美国人民即使反抗也不会改善他们的生活。归根结底我们追求的生活安乐只会在中国实现。
之前崇尚自由的一类人也不吭气了,说美国空气香甜的杨舒平更是被千夫所指。坦白了说,无论你是要言论自由还是行动自由,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完整、贴合实际的制度上。
人是生而自由的,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一点。但后一句,但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却鲜为人知。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国际地位更是不占一席之地。即使是这样,中国依旧没有放弃钱学森。如今,我们国家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却仍然有居心叵测之人给我们使绊子。
一个强盗,从来就靠打家劫舍发家致富,听说隔壁家这两年做生意发财了,怎么可能想跟他处好关系?不!他还是只会“打劫”。
可惜,他算盘没打好。在尝到了中兴的甜头之后,却在华为上栽了个跟头。
当初接钱学森回国,我们以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如今孟晚舟受困于加拿大,背后受制于美国,中国绝不会低声下气地示好,甚至是交换!
这不是不顾孟晚舟的死活,而是我们知道,胜利就在前方。
你的祖国强大,就意味着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当你遭遇危险和困境,总会有一只有力的大手,托起你,护佑你。
至少我们看到的是,孟晚舟没有像钱老一样,遭受非人的对待和看不见的折磨。
愿天下中华儿女都时刻铭记: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若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更多精彩,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zz/1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