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菲律宾 > 菲律宾旅游 > 熊辉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当前位置: 菲律宾 > 菲律宾旅游 > 熊辉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熊辉
年3月25日至28日,因为参加富布莱特学者讨论会的缘故,我在美国东部城市巴尔的摩有过短暂的停留。巴市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国内战争期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作为重要的港口,这里一度是美国繁华的工业城市。如今的巴尔的摩显得有些破败,人口急剧减少,市中心主要聚居着黑人,白人都搬到了郊区,它正逐渐从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过渡。但不管一座城市的容貌和经济如何变迁,其历史和文化只会伴着时间的流逝而愈显尊贵,巴尔的摩就是这样一座让人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
作为一个略爱读诗的人,到了巴尔的摩不去拜访爱伦?坡的墓地和旧居,就失去了此行的意义。因此,日程安排再繁忙,我也一定要去瞻仰那些与爱伦?坡有关的地方。
我在巴尔的摩与爱伦?坡的不期而遇发生在年3月27日,那天富布莱特的会议地点选在巴尔的摩市中心图书馆伊诺克?普拉特免费图书馆(EnochPrattFreeLibrary)的爱伦?坡馆(EdgarAllenPoeRoom)里。爱伦?坡馆位于公共图书馆二楼,门口摆放着爱伦?坡的青铜塑像,进到屋子里,四壁的书架上陈列着爱伦?坡图书的各种版本,以及爱伦?坡珍品的收藏(TreasuresFromthePoeCollection)。
爱伦?坡最擅长创作充满神秘主义气息的恐怖小说,他被誉为是美国推理小说的创始人,后来又被人们视为科幻小说的开创者。因此,在爱伦?坡馆里能看见他的各种书籍,当时获得的多种奖励,以及报刊上的相关报道。有两面墙上都挂着爱伦?坡的油画像,画面上的作家衣着整齐,头发梳理得油光顺溜,面部较为饱满,完全与现实中落魄而死的真相判若两人。
巴尔的摩市中心图书馆伊诺克?普拉特图书馆(EnochPrattFreeLibrary)的爱伦?坡馆(EdgarAllenPoeRoom)。
在中国,爱伦?坡最初是作为诗人而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当年国内针对爱伦?坡名诗《乌鸦》的翻译问题,还引起过不小的争论。年8月,《文学》百期纪念号上发表了子岩翻译的美国诗人爱伦·坡(EdgarAllanPoe)的作品《乌鸦》(TheRaven),张伯符针对这篇译文提出了严重的批评意见,他找来爱伦·坡的原文和子岩的译诗进行对比阅读,发现有18处翻译错误。这场翻译论争,导致很多中国读者更加熟悉爱伦?坡的诗作。
二
成名于斯,辞世于斯,这就是爱伦?坡与巴尔的摩的不解情缘。
其实,爱伦?坡今日能够走进庄严的图书馆,成为巴尔的摩人的骄傲,也是他当年万万没有想到的,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一个靠写作养不活家人的男人,一个在烈酒的麻痹中冻死街头的穷人,怎么能享有如此高的礼遇?
爱伦?坡的身世十分曲折,他本来姓坡,于年1月出生在里士满。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抛下他消失在人海中。后来他被爱伦夫妇收养,给他取名埃德加(Edgar),并加上了他们的名字,这样就有了今天所见到的名字埃德加·爱伦·坡。爱伦?坡一度跟随养父母去英国生活了五年,十一岁时回到美国后,于年进入威廉玛丽大学学习,由于养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拮据而沉溺于赌博,后因赌博欠债而被迫退学。年3月,爱伦?坡没有听从养母的劝导,离家前往波士顿开始独自生活;是年5月应征入伍,成为美国陆军军人,后被分配到波士顿炮兵团。爱伦?坡在波士顿服役期间,说服一位年轻的出版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帖木儿及其它诗篇》(TamerlaneandOtherPoems),作者署名为“波士顿人”。由于爱伦?坡当时是一位无名小卒,他的诗集很难被保存下来,人们认为他的第一本诗集目前只有12本留存世间。
年2月,爱伦妇人去世,爱伦?坡彻底失去了经济援助。爱伦?坡退伍后一度居住在巴尔的摩的亲戚家,他曾写信给养父爱伦,希望他能出资帮助他出版诗集,但再婚后的爱伦不再愿意再给养子任何经济支持。年12月,爱伦?坡几经努力,终于使自己的第二本诗集《阿尔阿拉夫、帖木儿及小诗》(AlAaraaf,TamerlaneandMinorPoems)在巴尔的摩的哈奇与邓宁出版社出版,这次署名使用了爱伦?坡的真名。看来巴尔的摩是爱伦?坡的福地,他首次在此使用自己的名字出版了诗集,受到了当时名噪一时的评论家约翰·尼尔的高度评价,他从这里开始进入美国文学界。
年5月,爱伦?坡进入西点军校,但他并不适应军校生活,以故意缺课和不参加礼拜等方式来求得离开军校,年1月被军事法庭宣布开除。年2月,爱伦?坡到了纽约,用军校同学捐赠的钱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诗集《爱德加·爱伦·坡》(PoemsbyEdgarAllanPoe)。之后,爱伦?坡到巴尔的摩住在姨妈家,并教授姨妹弗吉尼亚念书。在巴尔的摩期间,爱伦?坡不得不依靠写作来换取微薄的生活费用,由于诗歌稿费极低,他只能改写小说,而且要写出使大众喜欢阅读的小说,以便获得丰厚的稿酬。
这一时期,爱伦?坡在巴尔的摩居住了将近五年的时间,他的小说创作初见成效,逐渐成为《南方文学信使》杂志的主笔。在巴尔的摩,爱伦?坡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爱情,那就是他和时年仅有13岁的姨妹弗吉尼亚订婚,这是他人生中最值得珍惜和怀念的一段情感。
三
年10月,爱伦?坡携未婚妻和姨妈一起搬到里士满居住,并成为《南方文学信使》月刊的编辑,他的生活算是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久,他因为报酬问题与主编发生矛盾,在年1月辞去编辑工作,举家搬迁到纽约,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生活拮据,第二年全家被迫搬回里士满。
爱伦?坡一家在里士满生活了六年多的时间,他除了担任某些刊物的编辑之外,就是撰写小说和时评文章,以赚取稿费养活家庭。不管哪个时期,单纯地依靠写作维生的作家都会过得十分艰难,爱伦?坡也不例外,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借债和穷困之中,很少有经济缓冲的时间。
年,爱伦?坡举家再次迁往纽约,他在这个大都市里赢得了文学的声誉,步入了人生和创作的巅峰期。年1月29日,爱伦?坡的名诗《乌鸦》(TheRaven)在《明镜晚报》上发表,后被多家报刊转载,赢得了文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好评。如果说《黑猫》是爱伦?坡小说的代表作,那《乌鸦》就是他诗歌的代表作。年11月,爱伦?坡的第四本也是最后一本诗集《乌鸦及其它诗篇》(TheRavenandOtherPoems)在纽约出版。不久,爱伦?坡因批评文坛的抄袭行为,陷入了与朗费罗的文案之中。人们认同朗费罗的创作,怀疑爱伦?坡的批评动机,因此导致他声名狼藉,多次在演讲和访谈中遭到侮辱和打击,从此步入文学创作的低谷,一蹶不振。
年1月30日,妻子弗吉尼亚的去世给爱伦?坡带来了更大的打击,他生病卧床数日,后在姨妈的照料下逐渐康复。年夏天去里士满寻求南方对刊物《铁笔》的支持,在费城停留期间,精神状态极差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朋友买票送他去了里士满。稍事休养,爱伦?坡打算接回姨妈和自己一起生活,因为自从妻子去世之后,她就孤身一人住在纽约。
在去纽约的路上,他先抵达巴尔的摩,他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里依然找不到平静的生活,除了酗酒之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引起他的兴趣。这是爱伦?坡在巴尔的摩的最后日子,也是他一生最后的日子。初冬时节的巴尔的摩已经有了几分寒意,季节的变化并未改变他内心的焦虑以及对生活的恐惧,他一度陷入神经错乱的境地,喃喃自语,穿着不合身的脏衣服,贫困潦倒而又心力憔悴。
年10月7日,爱伦?坡在巴尔的摩的凌晨中死去,窗外冷风四窜,乌鸦诳语,但人间的冷暖已经与他没有任何关联了,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爱伦?坡与妻子弗吉尼亚已相聚天堂。
四
《乌鸦》将爱伦?坡的文学创作推向了极致,因此在巴尔的摩公共图书馆的爱伦?坡馆里,还专门成列着一个乌鸦的模型。爱伦?坡在巴尔的摩的最后时光里,处于酒精的麻醉中,医院病床上,胡思乱想,子夜时分,屋外传来乌鸦的悲鸣,在寒风中久久回荡,所有的往事和那些与己无关的传闻涌上心头。此情此景,似乎正如他在《乌鸦》中的诗句所言:
从前一个阴郁的子夜我独自沉思慵懒疲竭
沉思许多古怪而离奇早已被人遗忘的传闻
当我开始打盹几乎入睡突然传来一阵轻擂
仿佛有人在轻轻叩击轻轻叩击我的房门
是的,爱妻弗吉尼亚来了,她在叩击爱伦?坡的房门;慈祥而宽容的上帝来了,他在叩击爱伦?坡的房门。凌晨五点钟,爱伦?坡听见房门的叩击声越来越响亮,于是他打开尘世的房门,天堂的快乐顿时包围着他,他安静地离开了人世,所有与他相关的往昔“永不复还”。
爱伦坡在巴尔的摩居住的时间前后长达六年之久,其在此所谓的故居其实是姨妈家的住所,也就是后来妻子弗吉尼亚家的住房。爱伦?坡旧居位于艾米提街(Amity)的第幢楼房,这幢楼房一共有14户,爱伦?坡的房子位于边上靠近公路的地方。年,爱伦?坡旧居被注册为“国家历史纪念地”(TheNationalHistoricLandmark),年正式成立纪念馆并对外开放。
位于巴尔的摩艾米提街(Amity)的第幢楼房,其中一间为爱伦?坡旧居(EdgarAllanPoeHouse)。
这所房子具有东部殖民城市的风格,保留着欧洲尤其是英国建筑的风格,即由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小楼构成,墙体是红色的砖石,门窗多为白色或绿色,用玻璃与木头制成,房门狭小,屋内十分逼仄。即便在今天来看,这里依然是巴尔的摩较为僻静的地方,当年爱伦?坡居住的时候,想必这里更显偏远。水泥浇筑的台阶迈开地下室直接通向一层的住房,台阶两旁是黑色的金属栏杆,由于我们去的时候是周六,门上赫然写着:“对不起,今天关门”(SORRY,TODAYWE’RECLOSED),顿时感到有些失望。千里迢迢,不忍心就此离去,于是在爱伦?坡旧居前停留驻足良久,听着光秃秃的树枝上乌鸦的啼叫,不免想到了当年爱伦?坡在这里的艰苦生活。
五
离开爱伦?坡旧居左拐,向巴尔的摩市区方向行进,去寻找爱伦?坡的墓地。不想却进入了黑人居住区域,面对衣衫不整的所谓嘻哈的年轻黑人,听着他们高声的叫喊和空洞的狂笑,不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只有加快脚步穿过这片“未开化”的街区,才是最好的应对之策。
爱伦?坡的目的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Hall)的旁边,现在这片墓地因为教堂的名字而称作威斯敏斯特公墓(WestminsterCemetery)。这个公墓位于城市的中央,在高楼与车水马龙之间,显得十分狭小和喧闹。爱伦?坡的墓地在公墓的入口处,现在看来是整个墓园中最气派的一座。整个墓地由白色的大理石建造而成,四周镌刻着各种图案和文字,正面的碑身上镶嵌着黑色的爱伦?坡肖像,在白色的大理石上显得十分醒目,基座上刻着爱伦?坡英文的全称,顶上则刻着橄榄枝。在墓地的前后两侧,有专门的宣传栏,内容除了介绍墓地之外,还有关于爱伦?坡在巴尔的摩的生活介绍。其中一栏的主题是“坡的巴尔的摩:一个开始和结束的地方”(Poe’sBaltimore:aPlaceofBeginnings&Endings),此话很好地诠释了爱伦?坡与这座城市的不解情缘。当年寄居姨妈家,爱伦?坡出版了第二本诗集,并创作了大量小说,巴尔的摩时期是他蜚声文坛的开始,而最终他在贫穷和精神颓废中死在了巴尔的摩,这里是他生命结束的地方。
就爱伦?坡的墓地而言,其间充满了曲折的变迁,显示出后人对作家的态度在逐步变化。爱伦?坡去世的时候,虽然在文学界享有名声,但他却是穷人和酒鬼的化身,世俗社会的人们对他敬而远之。爱伦?坡死后第二天就匆匆下葬了,他的叔叔给他买了一口简单的棺材,堂弟为他提供了一辆灵车,医院主治医生的妻子给他做了一件寿衣。当时只有7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追悼仪式举行的时间没有超过3分钟,他的墓地更不可能有墓碑。一代著名作家的葬礼和墓地犹如他生前的经济身份,他就像一个贫民乃至乞丐一样被埋掉。
年,美国南部诗人保罗?海恩(PaulHyan)访问了爱伦?坡的墓地,并将该墓地的寒碜现状在报纸上刊登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其中巴尔的摩的一位中学老师出面募捐,终于凑足经费,在年掘出爱伦?坡的尸骨,重新安葬在墓地的入口处,并修建了体面的墓碑。
墓碑的问题解决了,也许对于伟大的作家爱伦?坡来讲,他最欠缺的就是一场像样的葬礼。年是爱伦坡诞辰周年,巴尔的摩市专门给他举办了一场浓重的葬礼。10月11日早上,一辆马车从爱伦?坡旧居出发,运送装着假遗体的棺材前往墓地,沿途有不少民众围观,有近人参加了这场葬礼。葬礼上不仅有牧师庄严的布道,而且还专门有人乔装打扮成爱伦?坡的同时代人,朗诵他们写的悼词以及爱伦?坡的诗篇。
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Hall)旁的爱伦?坡墓地。
时隔年的葬礼,这也许是人世间最不可思议的安排,不知是为世人当初的冷漠表达歉意,还是为纪念作家的贡献。
六
爱伦?坡一生最为可悲的事情,不是穷困潦倒的生活,不是在爱妻去世后的情感波折,而是他结识了不真诚的朋友。
当他风华正茂之时,帮着各种报刊撰稿或编辑,但最后几乎都与主编的关系破裂。这或许有爱伦?坡性格的原因,也或许是他人不愿善待他所致。爱伦?坡在文学创作的巅峰时刻,却陷入了不必要的笔墨官司之中,并迅速招来很多负面评价,几乎一夜之间名声扫地。如果他有几位文坛挚友,出面为他圆场说话,为他排忧解难并真心交流,或许情况就不会如此糟糕,他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也不会如此急剧下滑,以至到了借酒浇愁的地步,甚至出现精神异常。
最不可思议的是,爱伦?坡去世之后,最先发文攻击他的人却是鲁弗斯?格里斯沃尔德,此人是爱伦?坡生前最信任的朋友,作家还将遗稿交给他保管。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也许是嫉妒或厌恶爱伦?坡吧,格里斯沃尔德竟私下篡改爱伦?坡的日记和手稿,编写了一直以来被视为权威版本的爱伦?坡传记。若干年后,人们才发现了格里斯沃尔德的卑鄙行径,为恢复爱伦?坡的真相做着各种努力,但其所作所为给作家造成的负面影响几乎不可弥补。
时间是残酷的,我们今天只看见了爱伦?坡那些闪耀着知性光芒的诗篇,以及那些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却看不见作家活着时的凄凉与穷苦;就像我们置身在巴尔的摩的时候,只看见那些高楼大夏和华丽的市政大厅,对于低矮的爱伦?坡旧居以及墓地总难以投去白癜风治疗的医院治白癫疯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ly/2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