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一:(·广东中山一中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旋涡。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台风发生的频率很高,一般发生在6~11月,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下图表示西北太平洋(局部)热带气旋路径频率(—年)。
(1)说明图示区域热带气旋路径频率的分布特征。
(2)分析热带气旋很少向内陆地区深入的原因。
(3)分析图示区域9~11月台风威力仍然很强的原因。
(4)指出台风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
(1)热带气旋多在15°N—20°N的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向南北两侧和陆地减少;太平洋沿海地区(菲律宾、越南东部、我国东南沿海、韩国南部、日本)为陆上多发区,向内陆迅速减少。
(2)台风登陆后,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水汽迅速减少,凝结产生能量减少,台风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气压迅速升高,台风强度迅速减弱、消亡。
(3)7~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示区域附近,太阳辐射强,海水由于吸热慢,水温的变化滞后于太阳辐射的变化,9~11月海洋仍然维持较高温度,为台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此时北方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相遇,增加了风力和降水强度。
(4)暴雨洪涝、强(狂)风、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飓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一般生成在温度超过26℃的开阔洋面上,从热带低气压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台风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推毁力。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热带气旋源地分布示意图”
(1)据图归纳热带气旋源地分布规律、生成后主要移动方向及影响我国热带气旋的主要源地。
(2)分别说明赤道附近和中高纬度海域几乎不会形成台风的原因。
(3)分析近洋面空气从热带低气压发展壮大形成台风的过程。
(4)台风并非有百害面无一利,简要说明台风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源地分布规律:热带、副热带海洋上(或南北纬5°-30°的海洋上、或低纬度的海洋上)。移动方向:偏西方向。影响我国热带气旋主要源地:西北太平洋。
(2)赤道附近:因地转偏向力小,难以使气流发生旋转。中高纬度海域:水温较低,难以持续提供台风形成的水汽和能量。
(3)热带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气压,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气发生旋转运动;上升空气逐渐降温,其中水汽凝结成水滴,释放热量,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更低,空气旋转更加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4)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农业旱情;缓解夏季高温酷暑的环境。
典型例题三:(·云南高考模拟)自然灾害与防治
热带气旋是形成于水温在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广阔海面上的气旋性环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下图是该海域~年台风各月多年平均发生次数的统计情况。
概括该海域台风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并说明8月份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原因。
参考答案:
各月均有分布;集中于7-10月(4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海水受热慢于陆地),8月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此时大气的水热供应充足;海洋上的大气受热后容易形成低压。(6分)
典型例题四:(·广西高三月考)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年降水量图
材料二 墨西哥湾地区的气候有热带和亚热带之不同。特别应该一提的是几乎每年都侵袭这一地区且常常是灾难性的飓风(热带气旋)。飓风从6月1日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30日。破坏性特别巨大的飓风有年侵袭德克萨斯州加尔维斯敦(Galveston)的飓风和年侵袭纽奥良及其附近的飓风。在飓风季的那段时间内,北大西洋生成的飓风也可能穿过墨西哥湾,并且往往在此得到加强。
(1)试分析美国中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降水北多南少的成因。
(3)简述大西洋生成的飓风穿过墨西哥湾时会得到加强的成因。
(4)芝加哥终年多风,因此有“风城”之称,其多风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
形成原因:中部是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降水深入内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2)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由北向南,西风的影响逐渐减弱。
(3)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高,水汽充足。
(4)芝加哥位于中部平原,易受到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空气影响。
典型例题五:(·山东省济北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台风有时候有两个雨带,一个位于中心附近的旋涡风雨区,一个位于台风北侧等压线弯曲处(台风倒槽).年9月2日第13号台风“玲玲”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并一路向北在朝鲜登陆,7日到达我国东北地区后,逐渐减弱为温带气旋。下图为T时刻“玲玲”演变为超强台风阶段的位置及周围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
(1)结合气旋的形成,阐释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如何形成的。
(2)说明T时刻“玲玲”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
(3)分析台风“玲玲”登陆并移动到我国东北后是如何减弱为温带气旋的。
参考答案:
(1)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2)“玲玲”北侧槽线东西两侧(冷暖气团)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西侧(吹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水汽易凝结降水;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产生降水;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
(3)登陆朝鲜半岛并移至广阔的东北大地后,纬度升高;且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玲玲”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减弱,风力减弱;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移至陆面后“玲玲”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减弱。
典型例题六:(·南昌市新建一中高二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左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和下右图为飓风结构示意图。
(1)根据右图的飓风结构示意图,说出飓风的三个组成部分。
(2)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3)飓风给沿海地区人们带来的灾害主要有哪些?
(4)说明在登陆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1)台风眼漩涡风雨区外围大风区
(2)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3)狂风暴雨风暴潮
(4)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典型例题七:(·安徽高三月考)(18分)
材料一:超强台风海燕于年11月8日凌晨4点40分在菲律宾中部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km/H,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的最强登陆台风。下图是超强台风海燕的移动轨迹。
材料二、台风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指的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异常增暖和变冷的现象,这一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异常的强信号,必然会对台风发生的个数、强度产生影响。年至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台风的年平均数为28个,厄尔尼诺年生成台风平均为26.4个,拉尼娜年生成台风数平均为31.3个。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说出台风海燕10日08时和11日08时海南岛的风向,从10日08时到11日08时的台风强度有何变化及原因?(7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对台风生成数量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请你为减轻台风灾害提供一些合理建议(3分)
参考答案:
(1)10日08时东北风、11日08时东南风。(2分)台风强度变弱。(2分)
原因: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少,登陆后水汽补充减少,摩擦力增大,台风减弱(3分)
(2)厄尔尼诺年较常年减少,拉尼娜年较常年增加(2分)
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高,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低,在西北太平洋,提供给大气的热量和水汽减少,太平洋低纬地区对流活动减弱,这是不利于形成台风所需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条件,因此在厄尔尼诺年台风活动减少。(3分)
而在拉尼娜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西太平洋海温升高,使西北太平洋对流加强,有利于热带扰动发展,因此台风活动增强。(3分)
(3)建议: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完善灾后应急系统;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完善城市的排涝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洪能力;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加固港口设施,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答其中3点得3分)
典型例题八:(·安徽亳州二中高三月考)甲图是“北京时间”14点的太阳光照示意图,乙图是某个国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乙图中的国家,目前的昼长大约是小时、C河流的名称是。
(2)根据甲图中的信息,简述乙图中A城市的气候类型、目前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3)简述乙图中的国家极少出现台风气象灾害的原因。
参考答案:
(1)15或14-16;塞纳河;
(2)A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目前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成因是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A城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3)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台风的移动方向是由东向西、西偏北方向移动,主要影响大陆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乙图中的国家纬度偏高、且位于大陆西岸,故出现台风气象灾害的概率极小。
《高考地理小专题例(自然地理)》
电子书籍+Word文档获取方法
《高考地理小专题例(人文地理)》
电子书籍+Word文档获取方法
高考地理小专题系列(自然地理部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jt/1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