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

明朝初期转运贸易琉球一家独大,为何中后期


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 http://pf.39.net/bdfyy/zjft/160311/4785533.html

自古以来,中国与海洋的联系就颇为紧密,其中最显著的一段历史时期莫过宋元时期,港口林立,千帆竞发,对外贸易活跃。即使是在明清时期,统治者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没有断绝。官方性质的朝贡贸易依旧活跃。

而在明朝初期中国与琉球的转运贸易异常活跃,而琉球作为当时中国的附属国之一,与中国的联系也非常紧密。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明朝琉球的转运贸易却突然停滞衰弱下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下面就让我们聊一聊明朝琉球转运贸易衰弱的原因。

一:漫谈东海古国琉球

1.琉球附属于古代中国时期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了解明朝时期与琉球的转运贸易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琉球这一个国家的概况如何。琉球王国在的历史上有过两段历史时期,总的来说,就是归属于中国附属和日本统治的时期。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附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琉球王国被中国所认知的时代是在隋炀帝时期,据《隋书》当中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称:“若虬龙浮在水面”,遂为其取名流虬。”后来改名为琉球。

从隋朝到明朝末年这千年的历史时期内,琉球一直是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存在,于中国的联系交往十分密切。直到明朝末年,日本幕府军队攻占琉球,将其纳入到日本的统治当中,琉球与中国的联系日益衰弱。

2.日本统治下的琉球王国

小国寡民的琉球在摆脱了中国的统治后,又被日本所统治。据《日本通史》当中记载日本占领琉球后签订的条约内容:“其中规定三司官一职只能由倾向萨摩派人士出任”,实际上就确立了日本统治琉球王国的地位。

但是由于中国在封建社会时期一直是出于东亚霸主的核心地位,琉球与中国官方的朝贡贸易并没有停止。直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前,琉球一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日本与中国都是他的宗主国。琉球作为东海上的一个岛国,小国寡民的特点决定了它坎坷的“附属国历史”。

二:东海中转站,繁荣的琉球转运贸易

1.需求的互补,琳琅满目的琉球转运贸易

在了解过琉球的概况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明朝时期琉球转运贸易到底有多繁荣。首先来看琉球转运贸易货物有哪些,琉球先从中国转运出大量的商品,琉球依靠明朝时期的朝贡贸易从中国获得了了大量的瓷器、丝绸等等。

之后再将这些货物贩卖到东南亚和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换取香料、象牙等等中国所追求的商品。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当中记载中国对于香料的需求称:“香料在中国史书上通称“香药”,唐宋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必需品”,由此可见,琉球转运贸易可以说是获利巨大,繁荣至极。

2中国对外贸易的中转站,琉球富裕一时

从转运贸易的路径来看,琉球的对外转运贸易范围不可不谓之大,连接中国这个庞然大物,沟通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此背景之下,琉球王国可以说是富裕一时。

据《历代宝案》当中记载称::“琉球国者,南海圣地也......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异产至宝满十万刹”。由此可见,通过利润颇丰的琉球转运贸易,琉球的国力上升了一个台阶,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琉球转运贸易的繁荣。

3.为何琉球转运贸易会如此繁荣

首先琉球王国转运贸易的繁荣得益于其本身的统一的王国体制,可以倾举国之力专注于转运贸易的发展。不仅仅如此,中国的海禁政策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明朝初年的海禁政策,一度断绝中国与海洋的联系,海洋上几乎失去了中国人的身影,因此琉球得以崛起填补空缺。

最后,但是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之一,中国对其也是极为宽容优待的,甚至于当时的中国政府特意扶持琉球的海上贸易,为其培养水师,赐予其海船等等优惠的政策。

有了明王朝的庇佑,琉球转运贸易几乎是在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因此,在种种历史原因的交汇下,琉球转运贸易得以兴起。盛极必衰,其衰败之期也不远。

三:盛极一时的琉球转运贸易为何会突然间衰弱下去

1.琉球转运贸易受到来自西方人的威胁

15世纪初西方开始了大航海运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后,西方与东方的联系就日益紧密起来。

首先是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在海洋上的崛起,据《东南亚史》当中记载着当时西方人对华贸易的盛况称:““阿瑜陀耶和北大年经营相当多的对华贸易”。

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以及占据了诸多优良的港口,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人的直接贸易交往日益频繁,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琉球转运贸易受到极大的威胁与挑战。

如果是西班牙、葡萄牙人的“入侵”,冲击着琉球转运贸易,那么英国与荷兰的介入,无疑是琉球转运贸易的“灭顶之灾”。

首先是荷兰,荷兰在最强的时候有着“海上马车夫”的称号,当时的荷兰有着最先进的船只,最优秀的水手以及诸多的殖民地,荷兰的渗透,使得东亚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除此之外,英国也是一个传统的海上强国,坚船利炮就是当时英国海上扩张的显著特点。

无论是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还是“日不落”的英国都不是小国寡民的琉球王国可以抵抗的存在。外来势力的介入成为琉球转运贸易衰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2: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名存实亡,大量国人投身海洋贸易

明朝初年由于倭寇横行等原因,当时的统治者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琉球转运贸易也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海禁政策慢慢的就变成了一纸空文,私自下海的商船不计其数,为此当时的明朝政府开特意的放宽海禁政策,其中有名的当属隆庆开关。

据《明史》当中记载隆庆开关后政府税收的快速增加称:““所贸金钱,岁无虑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就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海外贸易的兴盛情况。

当时的明朝政府特意颁布“准贩东西二洋货物”的政策,鼓励当时民间的商船出海。当时的中国海商凭借着巨大的货物、地理、成本等优势,迅速海外贸易当中打开局面。

而反观琉球的海上贸易却是备受打击,原本就是依靠当时中国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特殊的优惠政策扶持的琉球王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先前的优势荡然无存。失去了竞争力的琉球王国在对外贸易当中的影响力直线下降,久而久之,琉球转运贸易便走向了衰弱之路。

3.琉球王国本身的缺陷制约其海洋贸易的发展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得知琉球的状态就是小国寡民,在日本与中国的夹缝当中生存,政治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先后附属与中国和日本。

而在明朝中后期海洋贸易格局巨变的情况之下,实力弱小当时却占据了大量份额的琉球王国首当其冲,只能眼看本属于自己的利益流向于中国、葡萄牙的强国手中,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场变革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琉球王国王国本身没有适合的产业,小国寡民的琉球王国注定只能通过转运贸易的方式来富裕自己。但是这种依托转运贸易的方式来发展本国是方式是脆弱的。

前期积累的财富被王室消耗一空,并没有扶持本国的产业,当海洋贸易格局巨变之时,发现本国没有优势产业来维持海洋贸易,最终只能“望洋兴叹”,转运贸易最终走向灭亡。

四:小结

琉球作为一个小国寡民的岛国,在明朝前期依靠特殊的优势,其转运贸易迅速发展,为琉球王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葡萄牙、荷兰等西方海洋强国的介入,给琉球转运贸易造成巨大的冲击。

而中国海禁政策的松弛以及开海政策的颁布无疑加速了琉球转运贸易的衰弱。究其根本,是琉球王国没有抓住历史的机遇,大量的财富被挥霍一空,本身没有优势的产业,最终以失败者的身份退出。

参考文献

《隋书》《历代宝案》《明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gs/117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