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菲律宾 > 菲律宾地理 > 57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当前位置: 菲律宾 > 菲律宾地理 > 57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自然灾害的判断 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是否有人、财等承灾体。 2.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 由于自然灾害所造成影响的大小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即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人口、城市的分布状况,因此,以上两大自然灾害带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自然灾害集中;人口、经济集中,从而形成了两个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3.主要气象灾害 4.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 (2)滑坡 ①形成: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②分布: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泥石流 ①形成 ②分布:地形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5.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1)主要气象灾害 (2)主要地质灾害 (3)主要自然灾害的个人应急措施 1.分析不同地区灾情大小的方法 灾情的大小是指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的程度,灾情的分析主要依据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致灾因子强度和受灾体特性确定。受灾体特性包括防抗灾能力和经济密度,而影响受灾体特性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因素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我国有些地区,由于常常出现的自然灾害而成为自然灾害多发区。由于自然灾害之间有相互联系的特点,因此,某一地区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一种主要的自然灾害引发了其他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得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因此,抓住该地区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再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气候等特点,就能分析出该地区易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原因是什么。 下面,分析一下我国几个自然灾害多发区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1)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年内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发,再加上距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以气象灾害为主。 (2)西南地区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东南沿海地区 多发的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风暴潮等,这主要是由于气象灾害——台风引起的。 3.气象灾害成因的分析方法 (1)台风的成因要结合气温、降雨的条件及类型、气压带、风带的有关知识来综合分析。 (2)暴雨洪水灾害的成因要结合降雨类型、季风、降雨的时空分布、河流、地形、植被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3)干旱的形成则与天气系统、气压带、风带、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有关。 (4)寒潮的形成及影响涉及季风、农业生产等知识。例如,我国的气象灾害分析如下: ①分析气象灾害要结合我国气候的形成原因及气候的变化特点和规律。 ②我国不同地区受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气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东部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而且降水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加上平原地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因此东部地区既有洪涝灾害,也有干旱灾害。 ③我国非季风区距海遥远,加上地形阻挡,因此降水少,干旱灾害多。 (5)沙尘暴的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大风;二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地面沙质沉积物;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每年的3~4月,华北地区受西伯利亚冷空气进退的影响,大风天气较多(具有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此时草木初生,许多农田开耕,地表比较裸露(地面缺少植被保护,具有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此时地表已经解冻,春季加速升温使地表干旱加速,干燥疏松的地面物质极易被大风扬起,形成沙尘暴天气(满足了形成沙尘暴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应该从克服沙尘暴发生条件入手,因地因时制宜地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因为造林种草一是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和粗糙度,减小风速,减少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二是能够增加空气湿度,调整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三是可以减轻沙化,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1.北京时间年9月9日8时26分,菲律宾南部海域地区发生里氏5.1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年12月6号晚间9时在菲律宾中部东萨马省的多洛雷斯镇登陆的超强台风“黑格比”给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 B.印度洋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 C.越往台风中心,风力越强,降雨强度越大 D.台风能引起海啸和暴风雨(3)分析菲律宾地震和台风多发的原因。
(1)C (2)D (3)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邻近西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多台风。
(1)题地面的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牢固程度等因素有关。震级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大,破坏越严重;震源越深,传到地面时能量越小,破坏越小;越靠近震中,破坏越大;断层越发育,地震产生的能量会越大,破坏越大。 (2)题赤道地区因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热带气旋(台风);西北太平洋地区由于热带洋面广阔,故形成台风的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台风眼区域气流下沉,风力较小;台风能引起海水的剧烈运动,产生海啸,同时带来狂风、暴雨。 (3)题由材料知,地震、台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处板块交界处,邻近台风多发的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初,美国部分地区经历了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和冰冻天气,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35℃的超低温天气,受灾严重范围广。下图是美国地形简图。 (1)简析此次美国超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的原因,简述其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2)简述美国中西部冬小麦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1)北极寒冷气流(北极涡旋)强烈南下影响美国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4分)不利:造成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讯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使疾病流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任答2点4分)有利: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1分) (2)加强对超低温冻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培育和栽培抗低温冻害的小麦品种;提前浇水抗寒等。(任答3点,6分) (1)此次灾害是北极寒冷气流,即北极涡旋强烈南下造成的,影响美国中西部地区。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对寒冷气流缺少阻挡,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这次寒流造成美国中西部地区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讯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
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使疾病流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这是不利的影响。但是寒流导致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是有利影响。 (2)防御低温冻害,可采取加强对超低温冻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培育和栽培抗低温冻害的小麦品种,提前浇水抗寒等措施。考点: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终霜冻是一种常见并且分布广泛的农业气象灾害,指每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如果终霜冻显著推迟,就有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下图为山西省特晚终霜冻概率(%)空间分布示意图。 (1)据图说明山西特晚终霜冻概率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推测主要影响因素。 (2)列举农业生产预防终霜冻的主要措施。
(1)高低概率中心分散分布;可能是受纬度、地形的影响。 (2)农田灌溉,增加近地面的空气湿度,保持地面热量,提高空气温度;用稻草、麦秆等覆盖,减少地面热量散失;人造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1)受纬度影响,北部发生终霜冻的概率整体比南部高;受地形的影响,发生终霜冻的概率呈现从中心向外分散分布的特点。 (2)增加空气湿度和空气中的杂质,加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还可以进行地面覆盖,减少地面热量损失。1.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美国本土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地区。 (1)题①地处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此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及海啸灾害;②地处西北大西洋沿岸,每年的夏秋季节多飓风灾害;③地处美国中部的大平原地区,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龙卷风灾害;④地处美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常遭受暴风雪袭击。 (2)题飓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暴风雪主要发生于冬季,故B项正确;海啸的发生没有时间及季节规律,故C项错误;龙卷风的发生要有对流天气,常出现在白天,故D项错误。 (3)题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有利于龙卷风的生成。位置: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水汽条件非常好。地形:美国东部为高原、西部为山地、中间为中央大平原,且主要山脉如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大致都为南北走向,对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加拿大的冷空气不能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冷暖空气都能长驱直入到达内陆地区。气候:在春夏季,美国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与来自西部落基山的干燥冷空气在低地平原相遇,当积聚到一定强度后,龙卷风就产生了。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三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2)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3)由于该地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断层发育,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破坏严重等。 (2)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就快速向垂直于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逃跑,直到跑到相对安全的高度。 (3)大型工程建设要加固,要有防震结构;尽量不要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段施工。 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地势、地貌物质、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泥石流顺势下流,逃生应向垂直于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跑。本地区地质灾害密集,大型工程建设要加固工程以应对地震的频发,同时应该尽量不要在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带施工。
(江西省赣州市届高三3月一模试题)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1月到3月,美国东北部遭遇了数次暴风雪侵袭,导致多地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下图是美加局部地图,据图和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今年美国东北部地区暴风雪灾害严重的原因。
冬季偏北风势力强劲;且)活动异常频繁;五大湖区冬季不会完全封冻,掠过湖面的冷空气携带大量暖湿气流;遇山脉地形抬升后降雪量剧增;东北部地区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灾害损失大。(10分)
美国东北部地区暴风雪灾害严重:今年冬季偏北风势力强,且活动异常频繁,遭遇暴风雪侵袭次数多;冬季风经过五大湖区时会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地抬升降雪量增加;东北部地区人口众多,以济发达,灾害损失大。 考点:暴风雪灾害严重原因。
(河北省石家庄市届高三二模试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的贡嘎县属于高原干旱季风气候区,冬、春寒冷多风,降水集中在夏季。贡嘎县素有“西藏的空中门户”之称,拉萨机场即位于贡嘎县。每年的冬、春季节,拉萨机场经常会受到扬沙和沙尘暴等沙尘天气影响,导致航班延误,影响旅客出行。下图示意贡嘎县位置。 分析贡嘎县冬、春季节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并说明沙尘天气对飞机航行的危害。
冬、春季节,贡嘎县寒冷干燥,地面植被稀疏;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农田处于休耕期,地表裸露,增加沙尘来源(任答两点,共4分)。冬、春季节贡嘎县风速较大,容易扬起沙尘(2分)。 沙尘天气导致空气能见度降低;沙尘天气风速大,影响飞机起降;沙粒和尘土易导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任答两点,共4分) 从材料中信息可知,该地东、春季节沙尘天气多发的原因植被稀疏、大风日数多、地表裸露以及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沙源丰富等因素有关。沙尘天气导致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影响飞行;且此时风力较大,影响飞机起降;沙尘还易导致飞机发生机械故障。 考点:沙尘多发原因和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广东卷)1.图4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
考点:自然灾害和城市区位条件。
该题以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四幅图中信息,结合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在地质构造、地震破坏程度、次生灾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考虑,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原理,确定丁为最适宜城市重建区域。
(?新课标II卷)2.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上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10分)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到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
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降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夏季还容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增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海洋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具体抽样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自然原因。
本题以“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为切入点,以浙江省某市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分析洪涝灾害的成因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洪水来源,二是洪水排泄不畅,洪水来源主要受降雨、冰雪融水、干支流汇水等影响,洪水排水不畅原因有泄洪河道少,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泥沙淤积抬高河床,地势低平,水流缓慢等。
(?福建卷)3.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侵溢上陆的现象。图19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1)(9分)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6分)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森、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从图示风暴潮时间分布分析,风暴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夏、秋季节,因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的,所以从风力分析,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从外因分析,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入海流量大,受其顶托作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 (2)从监测分析,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从工程措施分析,加固堤防,营造沿海防护林;从非工程措施分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 考点:水文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分为非工程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指建立监测与预报预警系统各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防洪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工程性防御措施指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具体方式:一是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二是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三是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山东卷)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于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或一日数震,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 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断,该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如水灾严重。所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考点: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危害严重的原因。
根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读材料,不难判断是地震。根据材料数据,判断地震震级高、烈度大,时间是晚上,居民多在家中,伤亡大。根据灾害的群发性特点,可以推理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是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
(?新课标I卷)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 试题分析: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考点:洪涝灾害。 该题泰国城市水患为材料,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此题难度不大,根据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情况,可以推测出M城水患严重的主意自然原因,根据材料中提示“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以此为突破口。同时起到引导学生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下图为某年3月某日某时刻我国某地形区上空的等温面分布图,等温距为2℃,已知图示某地区发生了冻雨灾害,对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指出图中①②③④点中何处易产生冻雨灾害,试说明原因及其危害。此时冻雨发生在②位置(2分),原因:②处于近地面海拔髙,气温低于0℃(2分);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2分)。危害:使输电线结冰并绷断;影响通讯导致通讯终断;使道路结冰,阻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使农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折断。
根据图中0℃等温线,②处于近地面,海拔较髙,气温接近0℃,且低于0℃。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是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所以此时冻雨发生在②位置。冻雨可以使输电线结冰并绷断。影响通讯导致通讯终断。使道路结冰,阻碍交通,影响人们出行。使农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折断。 考点:气象灾害类型,发生原因,主要危害。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高中知识平台高考动态励志成长学习方法资源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dl/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