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事天先生访问记录①时间/年1月21、24、26日地点/马尼拉中正学院访问/潘露莉记录/林淑慧菲华社会菲律宾华人有许多优点:勤劳、刻苦,所以有今天的财力。但也有些缺点,那就是太奢侈,太炫耀财富,值得警惕。过去西班牙时期,曾有4—5次屠华事件。年美占领菲律宾以后,美国政府对华侨比较友善,反华事件逐渐平息。年,虽有反华的风潮,但很快就过去。年到年间,日本占领此地,当日本败兵要离开的时候,把华人区烧得一塌糊涂,除此之外,没有发生对华侨大规模屠杀的事件。年,麦格塞塞(Magsaysay)当总统,他很平民化,也是国家主义很强的总统。有一次他到乡村巡视,看到到处都是华侨零售商,就认为华侨控制菲律宾人的生活。于是推动了许多菲化案,像零售、米谷、保险、银行、进出口,及至于督察侨校等。排华浪潮汹涌。后来贾西亚(Garcia)总统接任,他就比较缓和,但他的属下卡巴兰提出了“菲律宾第一”的口号。在这个口号的“号召”下,连进出口商品到中央银行请外汇时,只要是中文姓名的都予以拒绝,像我的一位好友郑良(Leon.Ty),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菲人,原从母姓菲籍,长大后,因仰慕中华文化,所以还姓郑。他为了进口纸张,出版刊物,到中央银行请汇被拒,于是他就去争,他是菲籍人士,只是有中国名字而已,几经交涉才获准。年马嘉伯皋当政,虽然没有通过重大的菲化案,但也不能否定菲律宾人应该保护菲人的利益的概念,只是他主张对华侨要友善。年,马可仕当政,情形就不同。他也巡视农村,但他认为菲律宾要进步,就必须有华侨的财力、努力、智力的支持。所以他主张要把华侨融入菲律宾社会。这是为了菲律宾的利益。况且那么多的华侨,要把他们赶到哪里去?于是他改变以往各个政权的政策,首先由督察侨校进而菲化侨校。在新的宪法里,所有外国人办的学校都要菲化。其次是放宽入籍,过去入籍要花很多钱与时间,手续繁杂,必须通过军方及其他安全部门的审查,审查通过后,还要在报上公开声明放弃原有的国籍,加入菲律宾国籍。在新的宪法里,只在司法部组织一特别法庭审查,一般只要会讲一些英语、大家乐话,有正常收入,没有犯罪前科等,再缴上匹索就可以入籍。此外还有一些“逾期游客”问题也一并解决。年,日本战败,中菲恢复交通,那时菲国移民法有名额限制,后来议员分配名额,从中图利。那时约有4—5千人取得永久居留权,移民来此。也有些是以观光为由来的。麦格塞塞总统又把移民限额取消,使得这些人既无法变身份,又不能回去,于是造成了“逾期游客”问题。几个总统都无法解决。直到马可仕任内,才给这批人居留权,几年后再合法入籍。现在我常说一个笑话:过去中国在此的逾期游客是几千人,现在台湾有几万个菲律宾的逾期游客。由于开放入籍,不受菲化案的限制,华人就开始投入各行业。甚至连开发自然资源,像开矿、木材等。之前全菲律宾只有1家华人银行,现在则有6—7家。菲律宾之所以能在这20多年来快速的发展,马可仕这两个政策,功不可没。很多人攻击马可仕贪污、独裁,可是站在华侨立场上,他是有惠于我们的。开放国籍一事跟马可仕要与中共建交有关。因为如果不这么做,那么一旦菲律宾与中共建交,华侨都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子民,与大陆的共产党联合起来,颠覆政府,就非常危险。马来西亚共产党都是中国人就是一个例子,须引以为鉴。菲化侨校也与这个有关,理由是他们不懂中文,如果课程中有传播共产思想的资料,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要予以督察,才能确保不违背民主自由的课程。这个政策是为菲律宾好,同时也避免华侨被共产利用。年中共占据大陆后,国民政府到台湾尚未稳定,除了国民党员支持台湾以外,很多人都持观望的立场。在此地也需要有一组织,代表中国人向菲律宾政府反映中国人的意见,所以侨社先就组织了一个“华侨福利会”,由杨启泰当理事长。当菲化案接连推出的时候,华侨做这也不行,做那也不行,非常不安,于是有人移民到美、加去。为了应付来势汹汹的菲化案,于年侨社组织了“菲华工商联合总会”(简称商总)。原来的华侨福利会成了其下的一个福利组。“商总”是集合全菲华商代表组织,是为争取全菲华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华侨社团中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社团是“马尼拉中华商会”,那是在商总之前最能代表菲华的团体,但因为“商会”是地方性的,所以无法统筹大局。杨启泰有个朋友是麦格塞塞的好朋友,当麦格塞塞要竞选总统时,这位朋友找杨助选,所以杨和麦总统便因此而关系密切。当排华风潮盛行时,华侨们很不安,麦格塞塞则透过他转达讯息给侨社,表示若真有不公平所在,他会修改。尽量安抚华侨的情绪。杨和贾西亚的关系也很好。商总章程中规定理事长的任期是1任2年,只能连任1次。可是杨启泰却做了8年之久,主要原因是当时局势动荡,侨社中实在没有人能出来负责,所以将那条款冻结。“商总”后来的领导人是蔡孝固、高祖儒,也是基于这种政治背景被选上理事长。高祖儒和马可仕总统也是私交甚笃。高祖儒战后在庄清泉的菸厂做事,后来出任菲华菸业商会的理事长,而马可仕正好是菸商会的律师,所以成为好朋友。之后李永年理事长也与艾奎诺总统关系很好。由于商总的领导人均与菲国总统有良好的关系,无人可与之抗衡,所以“商总”一直是菲华的代表。“马尼拉中华商会”的历史较长,前清时代就成立的组织。在北洋时期是支持军阀的,与国民党的关系不深,后来他们拥护国民政府,但不支持国民党,当年中共与菲国建交后,也就偏向中共政府。“商会”之所以不能成为菲华的代表,在于它是以几个人为核心,排斥外人,且都只是个人会员,没有团体会员。组织“商总”以前,也曾有人要求商会开放,但并没有得到回应。后来“商会”也加入“商总”,只是因为无法在其中取得领导地位,所以不愿配合“商总”的政策,我行我素。年“商会”之退出“商总”,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多。虽然“商总”成立国民党曾予以大力支持,但他不是国民党的组织,同样“商会”里也很多是国民党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去由于华侨多半是做小生意,所以与政府较无交情,现在华侨有很多大商家,较有机会与政要相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关系网。再加上以前懂得英文的人少,比较不会交际,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无论英语、大家乐语都说得很流利。所以以前可能只有少数人可以和菲国政要们打交道,现在则是很多人有这种本领。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商总”现在的情况。这里的人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大多数人是中立的。国民党员当然支持台湾,而左派是拥护大陆。中菲关系我对中菲的关系持乐观态度。我们应当发扬中华文化优点,但不应该有文化优越感。我一向是鼓励学生多懂几种语言,接受多种文化,这样只有好处。我经常对学生讲,你们父母是中国人,你的根还是中国,今后中国日渐强盛,国语会像英语一样通用。我们应该扩大我们的民族观,我们都是菲人,可是祖籍是中国,中菲两民族要友好,如兄如弟,不要把民族观念弄得太狭隘。我的女儿是医生,当她入籍美国要宣誓时,法官特别叮咛她:你现在做了美国公民,可是不要忘了过去,你要保留你原有国家民族的优点,把它贡献给美国。这种开放的观念才使得今天美国这么强大。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功成身退年,我在中正服务了40年,在教育界服务了50年,年纪也过70了,正式退休,仍担任学校副董事长。年董事长杨启泰先生过世,我继任为董事长。董事长的任务是督察学校的财产、开支及决定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开支,除了硬体设备以外,主要是教职员的薪资及学生的补助。学生的补助对象有:每班前3名好学生的奖励、教员的子女及清寒学生的奖助金。而教员的薪资除了每月的薪水以外,每年还有1个月的奖金,校友会、董事会也各补助半个月,所以教员1年可以领14个月的薪水。暑期任教的则额外计算。中英文老师薪资相当,每月7到8千元[编按:指菲币。菲币与台币大约等值],主任及院长则1万5千元到2万元不等。①本文摘自《菲律宾华侨华人访问记录》抽印本,摘录时编者对部分文字进行了删节和修改。相关阅读:京山籍菲律宾华侨华人——鲍事天访问录(上)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dl/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