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一个关键环节


贵州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20821/11555035.html

看到一个货车司机的故事。

开着13米长的挂车,运了30多吨土豆,在一个仓库被困了12天。

在空荡的露天厨房里,这些天,就靠清水煮土豆熬着。

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篇报道,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只能吃土豆,没油就水煮着吃,有油了就能炒着吃。

有类似遭遇的货车司机,不在少数。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南京、连云港、宿迁、嘉兴、湖州、阜阳、邯郸、济南、太原、长治、沈阳、抚顺等诸多城市,关闭了部分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涉及十余个省份。

还有关闭服务区。

山西全省关闭了19处高速公路收费站,临时关闭服务区13处;河南关闭了15个高速服务区。

物流,是经济的血脉。

货车司机,是物资畅通周转的“血小板”。

国盛宏观熊园说,物流(及人员流动)是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物流不畅,会构成直接约束(如原材料供给不足、产成品累库等),也会有间接影响(提升经济运行成本、影响预期等)。

中金有一份数据,很详细。

公路货运方面:在3月20日至4月9日期间,中国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同比下滑幅度在-20%至-30%区间波动。

快递方面: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清明节放假期间(4月3日-5日),揽收包裹/投递包裹同比年下降13.3%/12.8%。

港口方面:据中国港口协会统计,3月中国沿海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即使在疫情影响的3月下旬,中国八大枢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同比增速也达到5.6%。

显然,公路和快递,受影响最大,进出口影响倒不大。

至于铁路、大宗供应链、航空货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3月份大秦线3月份运量还同比增长了8%。

所以,公路的物流运输,是当下经济循环的一个“堵点”。

如何解决?

这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谈起。

先聊长期,也是这几天不少朋友想让我聊的话题。

这里涉及到一个最近挺火的词:全国统一大市场。

4月10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意见一经发布,就引起了热议。

具体来看,意见包含了六个主要的领域,分别是:

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国君宏观指出:这是“五立一破”。

立的是什么?

立的是规则、监管和市场。

破的是什么?

破的是地方保护和垄断。

这里还要说到“全要素生产率”这个词。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报告说,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后,除了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下降之外,全要素生产率也有所下降。

全要素生产率在-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约为3个百分点,其后不断下降,15-19年仅为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大幅下降。

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偏弱,与印度、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类似,明显弱于发达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这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

现在的生产要素,都有哪些呢?

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资源环境、能源,这七大类。

我们的土地还是城乡二元体制,集体土地、宅基地不能出让,不能流通,农民没有财产性收入,所以要探索农地入市,给村民分红。

我们的劳动力,在城市落户依然存在门槛,没有买房的“新市民”,也要通过租赁房、共有产权房的方式,享受一个城市的医疗、教育红利。

还有各地存在的“保护主义”,全国性连锁企业想在不同省份投资投产,每个地方的监管政策都不一样,监管成本、政策成本居高不下。

同一家企业,在一个城市中的两个行政区卖商品,常常需要走两套流程。

要破除地方各种壁垒,招商引资,得把商品运过去吧?

商品运到一个区域,经销商、代理商、终端销售,肯定需要分拣、配货吧?

资源在一个区域产生集聚,产品多了,工作机会变多了,人口自然会流入吧?

劳动力、资本、数据、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对不对?

所以,在“五立一破”的过程中,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物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意见里明确说了: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直接提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中金宏观指出,中国toC端物流例如快递的效率已经很高,但toB端的物流有效率提升的空间,接下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能够有效提升toB物流的效率,畅通循环。

还有提出要发展第三方物流,那未来企业物流外包将会是大势所趋,并且未来的外包或不再是简单的某一个物流环节的外包,而是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的外包,物流公司也将为客户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服务。

5G的应用,可能带来生产端的设备互联以及数据互联,有效提升生产端物流的流转效率。

接下来说第二个角度,那从短期看呢?怎么破除经济的堵点?

我们来看看政策的发力方向。

在前几天,高层印发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有关工作的通知后,4月12日,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邮政总局、银保监会等多部门相继发声,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畅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不掉线”。

比如,交通运输部强调,公路交通承担着全社会70%以上的货运量和客运量,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要求受疫情影响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要坚持开放运营状态,不得擅自关停。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严禁防控措施简单化、“一刀切”。

比如,国家邮政局明确,疫情严重地区要依托周边物流园区(枢纽场站、快递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加快设立启用物资中转调运站、接驳点或分拨场地等临时处理场所,为邮件快件转运提供便利。

还有资金方面,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从加大资金支持、帮扶货车司机等重点群体、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担保方式、加强保险保障、确保资金安全等六方面主动采取精准有效措施,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

总之,破除“信息不畅”、“层层加码”、“以邻为壑”。

长期以来,着眼于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短期,保障物流运输的通畅。

单从近几天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市场对物流领域的发展抱有极大期待,相关公司的估值水平一路抬升。

让货车司机吃上热饭,让快递小哥像小蜜蜂一样穿梭在城市的街道上。

让全国性的大市场成型,人口、商品、物资、资金、土地都能高效地流转。

这就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feilvbina.com/fbdl/11586.html


当前时间: